羅省第一華人浸信會

  • English
  • 粵 語 事 工
  • 國 語 事 工
  • 主 頁
    • 我們歡迎您
    • 我們的地址
    • 認識我們
      • 我們是
      • 教會同工
      • 我們的歷史
      • 如何成為基督徒?
  • 與我們連接
    • 崇拜及主日學時間
    • 禱告會
    • 社區活動
    • 事奉良機
    • 聯絡我們
  • 團 體 生 活
    • 教會事工
      • 宣教工作
      • 聖樂事工
      • 康樂事工
      • 教會夏令營及退修會
    • 兒童事工
    • 青少年事工
    • 大學事工
    • 青成年事工
    • 成人事工
    • 家庭事工
      • 成人事工 - 已婚/家庭(以琳)
    • 長者事工
      • 長者事工 - 以珊團契
  • 資 源
    • 各部門及事工的電郵地址
    • 受浸及會籍
    • 一浸各類表格
    • 一浸兒童/青少年義工的要求
    • 一浸職位招聘
    • 靠神的能力得改變
    • RightNow Media
  • 奉獻

真人真事 @ 羅省一浸 : 鄧樹德 (其二)

兩年前,我發現我的視力產生了新的變化。當我駕車時,我發現遠方的交通燈會變成三角形排列的三個燈號。因朱永新博士每年為我做的例行檢查快到了,所以我無須立刻打電話給他。當朱博士替我檢查時,他說:「噢樹德,你有白内障!」到這時候,我已習慣聽到任何有關我眼睛的壞消息。白内障手術是常見的手術之一,與任何手術一樣,都有潛在的危險性,其中之一乃是視網膜脱落;而我則屬於高風險類別,所以應否做白內障手術是不能夠輕忽的決定。我知道我最終都需要做這個手術,因此,我決定不再等待。醫生計劃先替我的左眼進行白內障手術,然後利用一個月時間來觀察眼睛的康復情況。手術進行順利。我的眼睛康復了,雖然我從來沒有真正享用到它的好處,因為我的左眼已經失去了中心視力。幾個月後,我的右眼也做了白內障手術。白內障手術其中的一個好處就是,他們植入了一個可以改善我視力的新鏡片,所以我不再需要配帶隱形眼鏡或有框眼鏡。實在太棒了。當我早上醒來時不需要摸索眼鏡來看時鐘,也不再需要隱形眼鏡!大多數接受白內障手術的人,若會發生視網膜脫落的現象,通常會在手術後一年內發生。

手術後的第十一個月……猜一猜發生了什麼事?當我再次坐在電腦前,我注意到右眼的周邊視覺看不到我的鼻子。這一次,我並沒有打電話給朱博士,而立即找眼科醫生。醫生通過電話給我的診斷…你猜對了…是視網膜脫落。因為我曾有視網膜脫落的經驗,所以今次我知道是怎麼一回事─或者我以為我知道。當醫生檢查我的眼睛後,他說看不到剝離的情況。我心底裡隱約覺得總是有些不妥,但我的意識告訴我,也許我只是看東西的問題,或在這種情況下,是沒有看到東西而矣。由於看不到問題,醫生無法作出診治。我憂心忡忡地離開了診所。日子一天一天地過去,我注意到視力不斷減弱。我感到非常沮喪,只希望這種情況可以消失。一個星期過去了,我失去了一半的視力,而且看到的東西都變成紅色。我肯定眼睛是出了問題,所以就回去看醫生。這次醫生的確看到剝離的現象。因為病情進展到現階段,已經無法再進行激光治療,醫生必須進行緊急玻璃體切除術。在玻璃體切除術中,醫生會先吸出玻璃體(眼睛中的凝膠狀液體),把視網膜剝離,再清理血塊;然後再將視網膜放回原位,並把氣泡注入眼睛內。氣泡需要一個月的時間才能消散,所以,在這一個月內我將失去視力。期間我無法工作,無法開車,什麼都不能做。手術是成功的,但並不代表沒有任何副作用,直線不再顯得畢直,看東西還是有些扭曲,最關鍵的是在右眼非常接近中心視覺的位置有一個斑點,令我看不到斑點內的任何東西。當眼科醫生檢查我的眼睛時,他找不到任何錯誤。這個斑點自手術後已有增長,但迄今為止還沒有侵佔到我的中心視覺範圍。

這些有關我眼睛和視力的試鍊讓我學曉信靠上帝。我曾多次問祂:「為什麼是我?」我仍在等待答案。我也知道神掌管一切,祂是全能的主,祂用這種情況來彰顯祂的榮耀,我誠然為祂作見證。我不知道將會發生甚麼事,我對眼睛可能出現的問題已作了不同程度的預備。我可能會失去右眼的中心視覺,我可能會完全失明。無論發生何事,我知道有一天,我會以榮耀的身體和新的眼睛與主相會。我期待著那一天的到來。

真人真事 @ 羅省一浸 : 鄧樹德 (其一)

我的故事從20年前開始說起,感覺上像一段相當長的日子。以前我經常要出外公幹。有一次,在聖荷西的小屋裡,當我坐在電腦屏幕前,感覺有點奇怪。屏幕上的垂直線並不是直線,所有屏幕上的視窗都一個個「凸」了起來。我以為揉一下眼睛一切就會回復正常,但事實並非如此。我分別蓋著每隻眼睛,發現這種奇怪的情況是來自左眼。於是我就打電話給我的驗光師朱永新博士,並向他描述我看到些什麼。朱博士診斷我的症狀為黃斑變性。我當時並不知道這是什麼病,所以立即在互聯網上找些資料。據我所知,這是頗為常見的眼疾,但通常患者的年齡是界乎70-80歲的老年人。朱博士立刻轉介我見眼科醫生,並且建議我千萬不要再等。

預約好時間後,我就隨即回家見醫生。醫生仔細檢查我的眼睛,第一時間告訴我這不是黃斑變性。聽到他這樣說,我即時鬆了一口氣,但只是短暫的一刻。他繼續說,相反,我的眼睛出現一種狀況叫視網膜下血管增生(即視網膜下出血)。一般的治療方法是用激光灼燒出血的位置,但由於這位置相當接近黃斑(即視網膜裡用來閱讀的那部分),動手術造成的傷害可能會更多。這位眼科醫生也請另一位醫生看看我的掃描報告,他也同意我的眼科醫生的評估。我問:「那我們可以做甚麼呢?」而答案是沒有甚麼可以做。出血的地方其實也有機會會自然停止,眼睛也會因此癒合。但我無法接受這個答案,於是我去找另一位醫生再作評估。我去了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Jules Stein眼科研究所約見部門的院長。不幸的是,他的評估也是一樣。什麼都不能做!。在這一切發生的同時,我看見的影像相比之前更加扭曲。如果這情況不停止,我的左眼將會完全失去視力。我離開眼科研究所,在校園裡徘徊,心情非常憂鬱和絕望。我坐下求問神,「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事發生在我身上?」難道我的左眼真的會完全失明!

我的父母是位典型的中國人父母,不擅於表達情感,但內心卻非常關心我。他們並沒有放棄,既然西醫幫不上忙,中藥一定可以。他們找到一個中草藥醫生,她在中國是位眼科醫生,但未獲准在美國執業。我後來更發現她是一個基督徒。在整個治療的過程中,她都會為我禱告。她了解我的狀況,在中國也有成功治療的例子。我承認當時我是有點懷疑,但已經沒有什麼可以輸,所以我就去看她。她為我處方了一些難吃的中藥。當時候出血的情況已經相當嚴重,我的左眼幾乎失去所有的中心視力,扭曲影像的範圍也越來越大。每天早晨,我醒來就會去鏡子面前看看在一夜之間眼睛轉差到什麼地步。吃過第一晚的中藥後,第二天早晨起來我如常看著鏡子,令我震驚的是扭曲的影像並沒有增加。事實上,這些影像縮細了。中藥的功效止住了出血的問題。為著中藥讚美神!不幸的是,長期出血導致視網膜與眼背已經分離,而且疤痕的組織形成也令視網膜局部萎縮。我的左眼失去了中心視力,而周邊的視力得到維持。

失去左眼的中心視力意味著我不會再有深度的洞察力。今後再不能捕捉任何向著我拋擲而來的東西,也不能準確地判斷距離。運動是我成長中相當重要的一部分,我經常打排球和壘球,但因為我不再有深度感覺的關係,我不可能再參加這些球類運動。想到這一點,心裡實在非常失望,但我卻為著仍然能夠工作和開車而感恩(畢竟在加州,你需要的是一雙能開車的眼睛)。在運動場上提前退休並不是壞事。朱永新博士曾語重心長地對我說:「你要小心,不要讓任何東西擊中你的頭。你只剩下一隻好的眼睛。」這句話就成為我生活的宗旨。

我左眼的視力穩定了下來。既沒有變差,也沒有轉好。我也學會適應視力受損所帶來的不便,並繼續生活。踏進第12年,還記得朱永新博士那番語重心長的話嗎?我想你也猜到接下來發生了什麼事。長話短說,我的右眼在一次意外中被撞到。意外之後,我的視力沒有什麼不妥,那天晚上我也鬆了一口氣。第二天也如常工作。那時,我正在工業城為客戶提供一些培訓。休息期間,我注意到一大遍飛蚊舨而且混濁的影像。我立即打電話給朱博士(他的電話號碼已被儲存在我的快撥名單上)。朱博士認為是視網膜脫落。我不想再浪費時間,於是立刻約見眼科醫生。這一次,朱博士判斷正確,果然是視網膜脫落。由於及時發現,脫落的部份離中心視力很遠,他們即時用激光治療解決這次危機。那些混濁的影像雖然不能百分百消失,但最終會慢慢消退。除了右眼多了些飛蚊影像外,視力並沒有受到太大影響,生活仍然繼續。

~ 待續 ~

 

真人真事 @ 羅省一浸: 關耀輝 Jeff Quan

我和大部份人一樣,都不是在基督教家庭中長大,但我卻在年少時就有機會接受耶穌。1976年,基督就開始在我生命工作。我和家人參加了姊姊學校的開放日,我們遇到她的數學老師─鄧錫勛老師。鄧老師一開始與父母談論姊姊學習上的情況,後來他邀請我和兄弟姐妹參加羅省一浸的暑期聖經學校。我父母當時也沒有反對,而鄧老師可以駕車接載我們,我們就開始參加教會了。我的記憶中除了聽聖經故事,吃茶點,與其他小朋友互動之外,就記不起老師教過的內容。但我記得我的老師把我帶到一旁,問我是否願意接受耶穌進入我的心。我說:「我願意」,老師就與我一起祈禱,求耶穌原諒我的罪,並邀請祂進入我的心。或許,當時我並不完全了解我作了一個怎樣的祈禱,但我確實相信我得救了,成為一個基督徒。

從小學到初中階段,我開始定期參加少男團,主日學和崇拜;那時候我全情投入,並享受教會的生活。在高中和大學階段,參與聖經寶劍練習,英文高中團契,高中短宣隊和大學團契等不同教會活動;我更參加教會的壘球和籃球比賽。這樣看來,我是一個不錯的信徒;但其實我有一個錯誤的想法,就是…我相信只要參與事奉,並試著活出一個「美好的人生」,就是一個不錯的基督徒。後來我才知道,這是一個不成熟基督徒的表現,屬靈生活停滯不前,事奉神的心像一個空殼,服待人只為了滿足一己的私慾,受歡迎和得著讚美,並不是為神而作。我清楚知道自己只是一個星期五和星期日的基督徒,只限於在教會和弟兄姊妹面前表現出信徒的樣式。哥林多後書5:17說:「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我從來沒有放棄舊日的我。雖然如此,我在羅省一浸的這些年與鄧樹德,鄭文暢和余劍華建立的友誼,卻成為我日後很大的祝福。

1991年大學畢業後,我再沒有返教會。大學期間認識了我的妻子Cindy,並在1994年娶了她。我的女兒McKenna和Jordan分別在2005年和2007年出生。坦白說,在婚姻初期和初為人父的階段,我是一個「很差」的丈夫和父親。即使我有責任去照顧家庭,但是很自私,自我為中心地生活。因這些的態度和行為明顯地對家人造成很大的傷害。每當我想作出一些改變,我會試圖以人的方法去糾正,例如輔導,但這些方法都改變不了我。現在回想那些可怕的日子,雖然我不配得到他們接二連三原諒的機會,我看見神不離不棄地向我彰顯祂的愛和恩典,特別是我的家人。神仍然信實。

直到2016年4月,我感覺到我的人生已到谷底。

已經25年沒有返教會,也沒有思考神,然而神透過一次牙根的問題打開了我的眼睛和心靈。讓我解釋一下…由於牙根問題需要多個程序來舒緩我的痛楚和拔出牙齒,也意味著我必須見我的牙醫Erwin Lee三次。李醫生是我的牙科醫生已有多年,他從不避諱與我分享他的屬靈體驗。他的經驗和故事總是充滿著奇蹟。過往,我總是一直禮貌地聆聽,沒有給他太多回應。然而,在一次程序中,李醫生與我分享他再次將自己的生命獻給神,那次的回轉改變了他的生活。現在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著要榮耀神。與此同時,李醫生問我是否願意將自己的生命重新獻給神,聖靈感動我,接受了他的邀請,並一起禱告。聽起來或許有點不可思議,但那一刻我確實感覺到一切的重擔都離我而去!

同年5月,我知道這並不是巧合,神使我和老朋友樹德,文暢和劍華再次相聚。神給了我們一個機會重新結連,我也與他們分享自己將生命重新獻給神的決定。自此之後,我們就開始保持聯繫。幾個月後,更一起參加9月份羅省一浸男士事工的退修會。我們決定一起駕車到營地。稍後你就會明白,這一切都是神計劃的一部份。退修會的主題是「建設中的男士」,Montia Setzler牧師擔任大會的講員。第一天晚上,Monty牧師分享的信息給我許多提醒,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點是,我缺乏透明度及男士之間也需要彼此守望。

信息完畢後,我們分成小組分享各人的得著。我向神求,倘若祂希望我與男士間坦誠地分享自己內心的掙扎,讓我和樹德,文暢和劍華一組,因為我感到猶豫向其他男士分享。我並沒有想批評其他弟兄的意思,只是我對他們不夠了解,要有如此深入的分享,有些不自在。最後,我們是按與誰一起駕車到營地分成小組(還記得我與誰一起駕車到營地嗎)!現在我不能再找藉口,並坦誠地向他們分享了我的掙扎。我們在退修會的分享到今天仍然有果效。從那時起,我們就一直使用「Google hangout」,每月透過發短信或電子郵件,彼此守望。

退修會之後,神引領我與家人一起返教會。之前,Cindy其實已樂意前往,只是我一直沒有作出主動。現在核桃市一浸成為我們屬靈的「家」。神又引領我踏出信心的一步,向妻子和女兒見證神如何充滿了我的生活。Cindy早已在4月份就知道我重新將自己奉獻給神,但神使用男士事工的退修會,賜我力量踏上這條以耶穌為榜樣的信仰之路。

神都給了我和家人第二次機會。McKenna和Jordan都是新信徒,而我也即將受浸。我祈求McKenna和Jordan在信仰上繼續成長,也為自己和Cindy祈求,效法基督的榜樣,使我成為家中的領袖。

我仍有犯錯和掙扎的時候嗎?絕對有!但我知道基督與我同在,我可以倚靠祂帶給的我安慰和平安。我相信神為我選擇這條道路嗎?我現在相信。過去所發生的一切並非意外,也不是偶然。我相信神一直等待著我,使用我人生的這一部份去成為他人的祝福。我堅信我的使命是引導家人在基督裡成長。而我在基督裡的旅程仍未完結。反之,這是一個新的開始。加拉太書2:20說:「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裡面活著;並且如今在肉身活著;是因信神的兒子而活,祂是愛我,為我捨己。」

或許你現正面對著與我類似的經歷,與配偶、子女和家人面臨一些「挑戰」,我鼓勵你堅信神與你同在。有時,祂的答案是「稍等」。到了適當的時候,神的心意會向你顯露,你也會體驗到無限的喜樂和幸福!願一切榮耀歸與神!

關耀輝 Jeff Quan

真人真事 @ 羅省一浸: 陳莫嘉嬋

Sandra Tran當我回想過去五年神如何引領我的靈命歷程時,我實在要敬畏祂的良善和信實。我清楚記得在一個主日崇拜中,神將一個負擔放在我心裡:幫助教會有特殊需要的人。當時,我並沒有想到任何人,然而,我對這意念甚感興趣。過了幾天,當我再思考這個意念時,我竟然有複雜的情緒:我為神可能呼召我作一些不尋常之事而感到興奮,到評估我的屬靈狀況與承諾的程度不配合而感到不安。我對在羅省一浸開始一個特殊需要事工產生許多疑問。

神使用友清忍牧師的講道賜我平安和信心,鼓勵我踏出順服的一步,其他的後果就留給神。果然,我確實學到安靜等候神的真正意義。我意識到,我並不需要知道所有的答案或看到整幅圖畫,我只要相信神的引領並跟隨。「我們原是祂的工作、在基督耶穌裡造成的、為要叫我們行善、就是神所豫備叫我們行的。」(以弗所書 2:10)

數星期後,神肯定了祂的呼召,祂讓我認識本會幾位對特殊需要有同一負擔的姊妹。她們告訴我現時有三位中學生已參加本會多年,可以受惠於一個為他們而設的特殊主日學班。由2011年一月起,我們恆常地一起禱告,求聖靈引證這呼召。以此同時,我們也經歷神的工作,祂讓我們有機會接觸幾間區內已設立特殊需要事工的教會,參加由Joni and Friends團體主辦的研討會,藉此擴闊我們的視野,增強我們對事工的熱誠。最令我驚訝的是神在我丈夫裕榮的心裡動工,他一直以來都給了我無限的支持!我們夫婦二人能夠一齊事奉,不單增強了我們的屬靈生命,也堅固了我們的婚姻關係。何等奇妙的恩典!

2011年10月2日,神帶領我們開始有三位學生的第一班主日學。隨著年日的增加,學生已增長到10-13人,他們分別是來自社區的街坊或弟兄姊妹的親友。我們現時有6-9位老師(第一堂)及8-10位老師(第二堂)參與事奉。在事工開始之前,我並不認識大部分老師,但神在恰當的時間和完美計劃裡,因這獨特的目的,奇妙地招聚我們在一起。作為老師,我們不斷求神賜智慧,幫助學生在明白聖經、敬拜、祈禱和事奉上成長。我們確信只有神可以改變人的心思意念,在祂沒有難成的事。我們相信祂是信實的,深信透過我們的教導和關愛所散播的種子,必定會結出許多屬靈果子。

我發現,當我教導學生有關神的愛,反之,他們教導我關於神的良善和恩典。每主日早晨看見他們歡天喜地來到教會,我的心實在滿有快樂。我感動地看到學生需要鼓起很大的勇氣走進一間坐滿人的大房,忍受燈光和音樂聲量的變化,在崇拜時雙腳無力,仍站起來,不能坐定,需大聲唱讚美詩時,卻不能發聲,不知道如何祈禱,但仍自告奮勇,他們很用心、認真地事奉。看到這些學生背誦或閱讀金句,在平板電腦上打字,或在紙上跟著虛線填字,令我感到十分欣慰。我與這些家庭建立關係,看見他們的毅力、耐心都激勵了我,並使我蒙福。

能夠參與策劃事工每個細節,目睹它的成長過程,親身經歷神的供應和信實,實在令我讚嘆。教會領袖和同工的支持已引證我們的禱告蒙應允!我鼓勵任何蒙召的人踏出信心的一步,來加入我們的行列,體驗神的大能。神向我們顯示,這事工的存在不會被孤立。它會在不久的將來藉著不同方式接觸到教會其他肢體。雖然事工未來發展方向的問題依然存在,我希望教會將致力歡迎和關顧神帶到我們中間的每一個人和家庭。此時令我想起,有幾位既優秀又敬虔的弟兄姊妹,在多年來一直同心竭力,向一位自幼就參加本會有特殊需要的青成年姊妹彰顯基督的愛。

每一位都可以在關顧殘障人士方面扮演不同的角色。「全身都靠祂聯絡得合式、百節各按各職、照著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體漸漸增長、在愛中建立自己。」(以弗所書4:16)因為我們在基督裡,我們個人之間的差異其實將我們連結在一起!這事工是神的旨意及禮物,為的是要教會全備。當我們繼續尋求神的帶領,如何關懷有需要的肢體時,我相信我們會興奮地期待神如何透過這事工來祝福羅省一浸!

真人真事 @ 羅省一浸 : 林李玉仙

50 樣你不需要買的東西Nina headshot

這是從報紙來的清單 。「每年可花費數百元訂閱每天的報紙。一旦規範,這種服務已經在數碼時代顯得過時。而在新聞網站和電視新聞媒體可閱讀更多免費新聞。」在羅省時報(Los Angeles Times)的市場營銷部門工作了十六年,對我來說,這並非是「新聞」。在2008年秋季,我被解僱。因報社的債務和收入下降,所有部門的中級管理職位都被刪除。一個月後,總公司Tribune也申請破產。很難想像在1881年創立的報社會有如此下場。在1990年四月,羅省時報最高峰時期每天的發行量高達1,225,189份及在星期日1,514,096份,成為全國最暢銷的報紙。現在銷售已不如以往。這是一份有意義的工作。我曾經做過很獨特及具挑戰性的任務(參閱明信片的標題)。我亦倖存多次人事上的更改。我亦看見多人(包括五位出版商)來來去去。

我完全提不起勁去尋找一份同樣的工作。印刷商與競爭對手合併。供應商努力保持工作,並尋找/保留新的顧客。今天沒有大量需求高級印刷經理/買主。因財政預算緊,科技發達,互聯網令印刷量減少。在50歲,我不能再與年輕人在這衰落的行業中競爭。有些朋友建議我退休。

在失業期間,丈夫心臟病發。

凌晨三點,我駕車送丈夫參榮到 Kaiser急診室。醫生說是胃灼熱。「他不是心臟突發的候選人。」參榮身高5呎10吋,重140磅。他有輕微的心臟病突發。上午十時在他心後的一條幼細動脈安裝了一個支架。感謝主,我失業,以致可以陪伴丈夫。康復後,他有機會在禱告會及啟蒙部和幼稚園部分享男人要好好照顧自己的重要和留意身體壓力的徵兆。神使用這次事件來引起參榮的注意。一年後,他從Kaiser退休。現在他每週在Repetto小學的佳訊會事奉,分享神的信息。在每月的HOMBRES (Hungry Old Men having Breakfast)男士早餐會中做主持。在首次週二的早餐會上,一位弟兄已失業超個一年,在同一個禮拜的星期五要見三份工。他獲得一份工作。耶利米書 33:3。

我獲加州州立大學北嶺分校(Cal State University Northridge)聘為臨時工

從六個月的臨時工,轉為全時間的現金服務職位。我轉行了。我有機會開始一份需要很少經驗的工作。每天我都掙扎如何熟習工作。我謙卑來到主前祈求祂的幫助,在小事上將錯誤減至最低。神在工作上裝備我,並關懷同事及上司的需要。聖靈引領我鼓勵他們,與他們一起禱告和為他們禱告。一夜間把工作環境改變了。我能夠為一位參加羅省一浸的學生得到一份工作。我亦有機會從學校送一位本會的學生回家,與他溝通。我知道需要改變,神的掌管及同在。祂的計劃是超過我所期望的。我不需要將以前的職業完全拋諸腦後。在過往四年,我為分發給學生付學費的信預備圖案。花更多的時間親近神和研讀神的話語,祂會啟示和裝備你面臨生命的挑戰。今天就尋求神的面,將你生命交在神手裡,以致經歷祂的恩典。

  • 1
  • 2
  • 3
  • 4
  • Next Page »

認識我們

歡迎光臨羅省第一華人浸信會(羅省一浸)!我們位於中國城,是一間跨越不同年齡,操多種語言的教會。我們熱衷於教導聖經,培育真正門徒及傳講耶穌基督的好訊息。無論您是九歲或九十歲,講粵語、國語或英語,我們都歡迎您及家人齊來這裡一同敬拜、團契及事奉。羅省一浸的事工是專為不同年齡及語言而設,為要滿足個別群體的需要,而我們的目標只有一個,就是幫助每一個人「認識神和傳揚祂」。我們追求...經歷耶穌:透過每週的主日崇拜及祈禱會。以詩歌讚美,向祂禱告,聆聽祂的話語,一同親密地經歷耶穌。彼此互動:藉著團契小組,一同學習彼此相愛,支持,服侍及互相守望。透過主日學及查經小組,我們一同學習神的話語。最重要的是,我們希望積極地活出最大的誡命去愛神及彼此相愛。  - 

主日網上與實體崇拜

9:00 a.m.
粵語崇拜
10:45 a.m.
國語崇拜
英語崇拜

教會資料

942 Yale Street
Los Angeles, CA 90012
Tel (213) 687-0814
Email: info@fcbc.org

使命宣言

羅省磯第一華人浸信會 (羅省一浸)存在的目的是要遵行主的大使命使萬民作衪的門徒 (太 28:19-20)

異象宣言

羅省一浸要成為一個不斷繁殖門徒的群體,這些門徒的特徵是:遵行神的話—積極地愛神愛人 (太 22: 37-40) 透過當地福音工作、植堂工作、和海外差 傳去尋找失喪靈魂 (徒 1:8)
           
© 2025 羅省第一華人浸信會。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Policy | Terms of Use | Wi-Fi Usage Policy | 網頁指南